新闻中心News Center

行业新闻 公司新闻

首页 > 日照新闻中心 > 日照行业新闻

气动二手冲床:如何进行日常安全检查?

时间: 2025-09-24 点击数:

在现代制造业中,气动二手冲床因其高效、节能和成本低廉的特点,被广泛应用于金属加工、汽车配件生产以及电子元件制造等多个领域。然而,设备的“二手”属性决定了其潜在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。即便是经过翻新处理的气动冲床,若缺乏科学、系统的日常安全检查,仍可能在运行过程中引发严重事故。因此,建立一套完整且可执行的日常检查机制,不仅是保障操作人员生命安全的必要措施,更是提升生产效率、延长设备寿命的关键环节。

每日开机前的视觉检查是确保设备处于安全状态的第一步。操作人员应仔细观察整机外观是否存在明显变形、裂纹或锈蚀现象,特别是机身框架、滑块导轨及工作台面等关键承力部位。任何细微的结构损伤都可能在高压作业下迅速扩大,导致设备失控。同时,检查所有紧固螺栓是否松动,尤其是连接气缸、连杆与曲轴的高强度螺栓,一旦出现松脱,极易造成传动系统失衡,甚至引发飞件伤人事故。此外,还应确认防护罩是否完好无损,安全门联锁装置是否灵敏有效,这是防止误操作进入危险区域的重要屏障。

气路系统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冲床的动作精度与安全性。检查时需重点排查压缩空气管路是否存在老化、龟裂或接头漏气现象。使用肥皂水涂抹于各接口处,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,是判断泄漏点的有效方法。同时,查看油雾器内润滑油是否充足,滴油频率是否符合设备要求。润滑不足会导致气动阀芯卡滞、气缸动作迟缓,严重时可能引起控制系统响应延迟,增加意外启动的风险。压力调节阀的设定值也应定期校验,确保供气压力稳定在设备铭牌规定的范围内,过高会加剧密封件磨损,过低则影响冲压行程的完成度。

电气控制部分虽不直接参与动力输出,却是整台冲床的“神经中枢”。检查时应先切断电源,打开电控箱外壳,查看内部接线端子有无松动、烧蚀或氧化痕迹。特别要注意继电器、接触器触点的磨损情况,频繁启停会使触点表面形成碳化层,导致接触不良或粘连,进而引发误动作。PLC指示灯状态应正常闪烁,程序运行无报警代码。对于配备脚踏开关或双手按钮的操作系统,必须测试其互锁功能——单手触发不应启动设备,且释放任一按钮应立即停止滑块运动。这类保护机制是预防操作员肢体误入模具区的最后一道防线。

模具安装区域是事故高发地带,必须进行专项核查。检查上下模固定是否牢固,压板螺栓是否拧紧至规定扭矩,避免冲压过程中模具移位或弹出。同时评估模具刃口是否有崩缺、钝化现象,过度磨损的模具不仅影响产品质量,还会因受力不均导致滑块偏载,加速导轨磨损并诱发振动。模具闭合高度应与冲床行程匹配,严禁超行程使用,否则将损坏连杆机构或造成曲轴断裂。每次更换模具后,必须进行空载试运行,确认滑块上下运动平稳、无异响,并通过光电保护装置测试其响应速度。

噪声与振动水平也是判断设备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。正常运行的气动冲床应保持均匀节奏的声音,若出现金属撞击声、摩擦尖啸或周期性抖动,往往预示着轴承磨损、导轨间隙过大或平衡块失调等问题。此时应立即停机排查,不可带病作业。利用简易测振仪对主轴、滑块等部位进行数据采集,建立趋势档案,有助于提前发现潜在故障。良好的减震垫脚也需定期检查,确保其未老化塌陷,维持整机稳定性。

记录与反馈机制是维系检查制度持续有效的核心。每班次的操作人员应如实填写《日常点检表》,详细记录各项检查结果、异常现象及处理措施,并由主管签字确认归档。这些原始资料不仅能为后续维修提供依据,还能帮助管理人员分析故障规律,优化保养周期。企业应定期组织培训,使每一位操作者都具备基本的识险、避险和报险能力,真正实现从“被动整改”向“主动预防”的转变。

安全从来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融入每一个细节的严谨态度。面对一台承载着生产重任的气动二手冲床,每一次俯身查看、每一次手动测试、每一次认真记录,都是对生命的尊重与守护。当检查成为习惯,规范成为本能,机器的轰鸣才不再是威胁,而是推动制造前行的力量。